梁洪
22 課程 • 3 學員個人簡介
她的一篇受訪文章
数年摸爬滚打,从北外毕业到进入央视成为英语频道的主持人,主持过WORLDWIDE WATCH,NEWS HOUR,ASIA TODAY 等新闻节目,同声传译过三届春节联欢晚会。一口字正腔圆的英语征服无数观众,这位就是优美的资深会员梁洪女士。分享她的故事,我想说:她内心的强大折损了岁月这把杀猪刀,岁月只平添了她一份看淡风云的优雅。
学业到职业-good goodstudy
○“梁老师,看过您主持的很多节目,英语发音超正的,您是“ABC”吧?”
○ “还真不是,我在“北外”读的英语系,在参加工作之前从来没出过国。”“我的英语,完全受益于上大学时老师们严苛的要求和栽培。不夸张的讲,那时我们班同学也都来自五湖四海,口音各有东西,练发声练到声带充血是常事儿,因此大家才有了今天的纯正。”
○ 这些年,不断有朋友提及一些江湖臆测,认为干我们这一行的,尤其在这样一个殿堂级的单位,背景、裙带是生存的不二法门,而我看到的真实情况是:无论是有关系的,还是没关系的,实力面前,人人平等!如果没本事,天大的关系,也无法救赎你的自尊。
○ 多年的工作经历,和大多数职业人一样,我对工作一直很敬畏,也从没认为自带光环,如果谈到收获,就是低调、谦逊、实力说话。
“八零后”父亲-我的事业
○ 现在,我减少了大部分工作,进行着一项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业,就是陪伴老父亲。我的母亲早已过世,父亲今年80多了,与他相处的每一分钟我都加倍珍惜。为此,我看遍了各种有聊的无聊的电视剧,还得真看,光陪看不搭腔可不行。用大量的时间用来陪父亲唠嗑、散步,为他做饭,陪他吃饭。父亲的开心程度,是衡量我事业是否蒸蒸日上的标准。一年365天,一天24小时,用来陪伴父亲我都不会觉得是浪费,只是不想在未来因为没有做陪伴这件事而遗憾和后悔。
吃饭不需要坚持-就象yog
○ 吃饭这事你肯定不会忘吧!从没听人问过“你是怎么坚持十年如一日去吃饭的?”瑜伽对我来说,就是一日三餐。我的瑜伽是从优胜美地开始的,习练之初,我绝对没有想到日后会被这个折磨我“折磨”的又爱又恨的东西吃定。从习练到修习,瑜伽为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,进入那扇门,让我感受到了瑜伽是什么;它为什么不是一个运动或者拉拉筋那么简单:
○ 无形的刀--艾扬格大师说,身体是灵魂所栖之神殿,修缮好神殿,让灵魂安驻于此。瑜伽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无情地伸向身心中任何有问题的区域,你只需要操刀(习练),就可以割除惰性,释放僵紧,让血脉畅通,智性延伸,继而修复身心。
○ 精神的药---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压力,环境带给我们的危害,使我们无处可逃的成为“病人”。瑜伽是最好的药,既治疗未病,又疗愈已患之疾,是“上医”。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最棒的自我疗愈者。如果你还没有开始,请用瑜伽唤醒它吧。
○ 行动哲学—在书桌或电脑前再用功地去阅读,撰写或翻译经典,都不是瑜伽,那只是纸上谈兵。唯有每天坚持不懈的习练,才能获取瑜伽慷慨的馈赠,别无捷径,这是艾扬格大师终其一生诠释的真理。瑜伽是行动,是当下。即使你再累,也请给出做一组下犬式的那几分钟,它会帮助你放下疲惫,放下小我。
我理解的自由源于节制和自律
○ 在多年的瑜伽习修中,我翻阅了大量的瑜伽哲学,也接触了很多达人、专家,其中“YOG”的理念最让我认同,印度的本源瑜伽名叫“YOG”,流传至欧美后被改为“YOGA”(重音放在了后面),从“YOG”中我看到并让我感受到的是伸展,平衡和空间。
○ “自由”这个东西非常玄妙,我从不认为它是随心所欲的。自由只属于灵魂,身心则必须自律和节制,不追求身心的自由,但渴望灵魂超脱。但那也许是下辈子的可能了,还是先把这辈子修的好一点,下辈子的事下辈子再说吧。
无论瑜伽也好,禅修也罢,或者就是普普通通地工作,过小日子,说白了就是用各种方法修心,修心没有标准答案。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,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做,光说不练是“假把式“,也别空想,脚踏实地才是主要。感恩遇到瑜伽,也盼望能够经过持续的习练,成为一个真正的瑜伽习练者,希望那是我唯一的身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