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扬格瑜伽(Iyengar Yoga),似乎以“正位”著称于世;这个体系的学生、老师,也大都热衷于此、为此而骄傲。
所谓“正位”、“精准”,即指在各个姿势里,瑜伽习练者需要正确地按照人体学和姿势的要求,精准地摆放好身体的各个部位,举个简单的例子,髋这个部位,左右两侧如果一高一低,会被视为“不正位”;它的不正位,当然也源于身体其他部分的不正位,以此类推;我们其实从日常的生活里,也能得出这个结论:身体若长期处于不正确的姿态,会导致身心疾病。所以艾扬格瑜伽讲究正位,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,它是为了以后的深入内在而做的准备;然而,“正位”却变相地成为了有些瑜伽馆招募会员的“噱头”——“来跟我们学习身体的正位吧,对你的身心有很大的好处!”
“正位”这个概念,其实在普尚吉遵崇和推广的“传统而古典的瑜伽”里、在他解读的“艾扬格的瑜伽”里、在“灵性”(Adhyatma)当中,都无从寻觅到它的踪迹。普尚吉经常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:你们可曾在帕坦伽利这位伟大先哲所编篡的、惜字如金的195节的经文里,见到他论及过“身体正位”的概念吗?所以,有没有可能——是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、为了实现世俗的目的,过度宣传了这个瑜伽入门的基础,然后偏颇地、执著地将“正位”背后的瑜伽,世俗化、利益化了?正位本身没有错,错在我们的执念。

前几日看到了一篇文案,说艾扬格瑜伽体系有四个特征:精准、正位、序列、时间。按照RIMYI(拉玛玛尼艾扬格纪念瑜伽学院)的“官方”说法,历来没有四个特征,是三个特征。而且在普尚吉的著作里、课堂上,也未将“正位”列入艾扬格瑜伽体系的特征之一。他曾在讲话中,全面论及过“我们的体系” (艾扬格瑜伽体系),这篇讲话被收录在了《瑜伽与新千年》这本书里;他还说:“这三个特征,从未单独存在,而是相互作用”,即:
● 技术性(Technicality)
● 序列性(Sequencing)
● 时间性(Timing)
——这三大特征,在“Yoga and the New Millennium”这本书里,已被说的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我们只需放下偏执,怀着谦卑之心,好好阅读它、学习它、研究它、感悟它,通过它去了解我们挚爱的这个体系,难道这不是艾扬格大师希望看到的吗?
究竟为何,会执念于“正位”这个说法?为何它会广泛流行于现代瑜伽(yogaaaa)的教学之中?如果我们虔诚地、纯粹地对待自己的瑜伽学习/修行,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瑜伽这门学科的学生,这类问题是绕不过去的——什么是正位?为何要正位?如何正位?在何处正位?在何处不正位?何时正位?何时不正位?这些围绕正位而展开的追问,已开始触及哲思范畴……瑜伽,本就是哲学!
因此,坚称自己只想练好体式、只想教好体式的人(按照普尚吉所说,我们都还未能达成真正的“体式”/Asanas,只是做出了姿势),或是将体式(姿势)视为高于一切的人,实则连自己最爱的“正位”概念,也没有真正搞懂过,却急于当了老师、开始了教学。
我们不可以、也不应该,“为了正位而正位”——普尚吉在课堂上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:在扭转体式里,身体(Body)转的越多,头脑/心灵(Mind)要越“不正”;Body之正位,并非Mind之正位 …… Mind,反而要“不正位”!
——这样的词语(Words),的确比老师们的指令词难懂;但它恰恰是玄学的瑜伽所赋予出来的独特语言,我们称之为“普尚吉语”。

“吉语”、 “玄学”、“瑜伽”,的确不是每个人、所有人都能一下子就听懂的,因此才更加需要“教育”,而非仅靠每日规律的习练;我们都在学校里做过题、刷过题,但不是每个人、所有人,都能毕业或荣升北大、清华。更何况,这是“瑜伽”(Yog)。
瑜伽不是体操、不是健身,它之所以难懂,因为它是哲学。普尚吉在凭一己之力,试图将我们(哪怕是一个人)带回传统、古典、真正的瑜伽,即帕坦伽利经文里定义的Yog;而且,他也不希望看到全世界对他父亲的瑜伽继续误解,说那是身体的瑜伽。他说:现代瑜伽选择简化传统、古典瑜伽,大都是为了世俗里的利益,因为大部分人不懂哲学,也不愿学习哲学。他甚至说:这是艾扬格大师的遗憾,因为他知道大多数人不追求哲思,只在意身体姿势和难度。他的使命,是推广瑜伽,所以他妥协了。
到了普尚吉这一代,他的使命是将瑜伽独具的哲学本质,通过他,赋予给我们。普尚吉因此在总院(RIMYI)金禧年的课堂上,又造出了“Yours-ology”这个词,即“你的/学”,他说:瑜伽不关乎“你”(You),而是关乎“你的”(Yours)。在此,作为学生,应该为自己画上一个巨大的?要去探寻、深究一下,为何瑜伽关乎“我的”(Mine)?我们由此可以顺手造出一个词:Mine-ology——“我的/学”,或“Ours-ology”,“我们的/学”。就像在英语里,生理学是Physiology,社会学是Sociology,普尚吉借用了英语里的后缀ology,将它放在了“你的”这个词后面;我们在此将后缀ology,放在了“我的”(Mind)和我们的(Ours)后面,他似乎还没这么说过。
但这恰恰是他鼓励的,他说:你们完全可以按照你们接受教育的程度,学习、毕业、创造!你们如果掌握了瑜伽的基本知识,就该开发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。
他曾经解释过:正是因为瑜伽这门独特学科,需要独特的语言/言辞(Languag/Linguistics),去表述它内在独特深广概念、理念,所以他觉得英语不够用,这才开始不得不造词。这也是为何,以英语为母语的艾扬格瑜伽习练者,也同样不懂他在说什么;我们作为中国人,因此站在了同一起点,而且还因为独享东方古老文明的智慧,反而具有理解上的优势。
“你”,不是“你的”——这是他在2025年2月1日的会员课上说的话;在《瑜伽体式的行为之歌》(18 Maha Kriyas of Yogasana)这本书里,他也说过:我们往往会混淆“我”(I)和“我的”(Mine)。仅仅这些貌似简单的句子,我们就已经被说晕。
帕坦伽利为Yog做出的定义——yoga chittavrtti nirodha,不正是“你的”意识波动得到了调控吗? “你的”意识,遍布“你的”生命体,因此不是“你”在正位、“你”在做体式或瑜伽;普尚吉甚至恳请大家,不要再使用“我做了三角式、我做了头倒立”这类句子。痴迷于此的我们,何时能醒?如果这辈子醒不来,那就祈祷下辈子。

当然,“正位”是瑜伽入门的基础阶段,也该得到重视和学习,但要清楚的是:那最终是为了我们行为/行动的“正当”,而非只是为了身体的“正位”;“正位”,不等于“正当”,我们在印度史诗《摩诃婆罗多》里,可以顺手捡到一个最好的例子——难敌(Duryoudhana)身体倍儿棒,但行为不正,最终惨遭灭亡。所以,普尚吉反复强调:瑜伽不是健身文化、身体文化。我们为此需要谨记普尚吉的教诲,在体式里要随时关注、认知到 P.P.C.
● 目的(Purpose)
● 过程(Process)
● 结果(Consequence)
在生活里,要将我们在瑜伽垫上受到的这个教育,嵌入对自己的审视之中,去监督、修正、改善、提升自己在生活里的言行举止;为此,我们可以展开这样的思考:我们的呼吸,如何在扭曲的身体里“正位”?即便我们真的能让身体保持所谓的“正位”,但我们能让呼吸也保持“正位”吗?呼吸/气息——即风神Vayu,这天地间最自由的存在体,我们这等凡夫俗子,又怎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它的走向、方位、摆放?答案,自然被收在了普尚吉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就的《呼吸之歌》(Pranayama)。这类“课本”/“教科书”,都已给到了大家;至于学不学、学不学的进去,或许真的取决于我们各自的前世 karma?
但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可以行走在正确的瑜伽之路上,就要打破教条的“受训”,老师不该是只会喊口令的trainer,瑜伽老师不该是教练,而是要通过身体在体式里进行观察、探索,进行深度思考、提高认知,让瑜伽帮我们从Maya中挣脱出来,透过迷雾、看清“正位”的意义。普尚吉时常问大家:你们都在追求正位,无非是为了好的身心健康,但好的身心健康,又是为了什么?瑜伽即便真能让你们健康、长寿,但你活那么久,是为了继续说着无谓的废话、做着无谓的事情吗?
他还精彩地说过:追求身体文化的结果、恶果,会表现为我们让自己的呼吸和头脑(心灵)、意识,变成了自己生命体的“后孩子”(被后妈嫌弃和慢待的孩子),我们却不自知这份不公。
瑜伽,不仅是联结的艺术,还可以让头脑/心灵/意识保持均衡——even-mindedness,那就是为何“正位”还没有“资格”作为艾扬格瑜伽这个伟大体系的第一特征,而是整合的“技术性”,那不是老师们不断在课上扫射出来的指令词,那不是通过技巧所达成的“正位”。所以,普尚吉所给出的“技术性”这个第一特征,才是还“正位”于艾扬格瑜伽体系。
上述这些,都是基本概念,如果不搞清楚基本概念,我们的瑜伽之路会逐渐偏离轨道,我们对瑜伽的爱,可能会逐渐变味,滋养出了傲慢、小我膨胀。那就是为何,我们在过往的几年里,不断在分享着普尚吉的著作、普尚吉的课堂教育,其目的是:帮助我们厘清基本概念、接受步入瑜伽的系统教育、开启正当的瑜伽之旅、找到自己的Dharma,而非只专注在身体的正位上。
从2025年2月(蛇年)开始,我们建议大家除了继续学习经典的“导读课”(本推文最下方有学习平台的链接,即可找到相关内容),还可以尝试用新的视角、不同的侧面,去了解传递给我们智慧的普尚吉。因此,伴随新学年的开始,《普尚.艾扬格:一语一世界》这本新书的节选部分,将陆续与大家见面,它也是由RIMYI的出版社Yog发行,作者是:Vibha Kale 老师,原作的标题是:
“Prashant Iyengar, My World, My Life”
在这本书里,无论是普尚吉被作者采访时说的“话”,还是作者分享出来的、自己攒了多年的“引述(Quotes) ,其实都没有脱离“普尚吉语”的范畴;因此,继去年我们分享的Firooza老师的“Yoganjali”(他用生命,礼敬瑜伽)这本书的节选,我们将从下期开始,分享《普尚.艾扬格:一语一世界》精彩内容。

在蛇年的春节假期里(难得的清净),译者梁洪完成了此书的翻译,她自己,首先是学习者(Learner),同时也被深深地感动;对此书的标题,她也有了她自己的理解:
——
普尚吉的字字句句(His Words),
就是他瑜伽的生命(His Life)!
所以,她将此书中文的标题设定为:
《一语一世界》
我们何德何能,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,与这样一位伟大的瑜伽士、哲学家,在这个时空相逢、相随、跟他学习瑜伽?我们也该庆幸,通过一种介质,即“导读课”,可以尝试深入到他的Words 当中,去探寻他所挚爱的瑜伽宝地;为了这个宝地,他早已将自己的生命,打造成了精妙的“瑜伽语”,为我们去展开神秘的内在灵界,引领我们畅游自己内在的星空。我们能做的、该做的,不是因难而拒绝它,而是让自己静下来,虔诚地去接纳这份至高智慧。
这本书,还包含了作者对普尚吉的“采访”,在交谈中,普尚吉非常坦诚地分享了一些他生命中的故事和思想;作者还采访了为普尚吉这位管理总院的“老板”打工的助理们、跟随他学习多年的学生们,内容既幽默、又感人,那为我们临摹出了栩栩如生的、不同于课堂上的普尚吉的形象。我们在此感谢作者Vibha Kale和他打造出的这本书,给了我们不同的学习视角。
话说回来,我们依然应该关心“正位”,因为歪斜着做出神圣的瑜伽体式,是不可以被忍受的;但我们不该选择将自己困在其中。我们可曾思考过,学习“普尚吉语”心态的不端正,难道不也是一种“不正位”吗?难道它没有含带偏见、偏颇、执念吗?或许,恰恰因为身体太过于追求正位,反而滋生出了思想意识的偏颇;思想意识打破“正位”的执念,不也是一种新的生命吗?
普尚吉说:
“身体文化”的Doing,
哪怕再努力、刻苦,
是“做”不出瑜伽的;
耗费多年“做”出的,
是瑜伽的反面/敌人。
还有两天, 2025年“导读课”的第一季即将开播,我们会将普尚吉现在的课程精髓、最新的教育理念,嵌入进去,敬待您的参与!

在此,烦请大家移步二条,“阿词专栏” 将在有赞的学习平台登陆,那是导读课的“课后课”,它将开启 “课代表”的全新时代。
本平台受原作者授权在海外建站, 欢迎与原作者确认 !!
未经授权, 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