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1027 不张扬地掌握瑜伽体式——修行之本

我们学习瑜伽之初,尤其是在姿势阶段,会因为掌握了它们,而感到莫名地兴奋;
然后,自豪地秀在朋友圈。这,也是可以被理解的。

在课堂上,有些人选择第一排,除了看清老师教学、更亲近老师等原因,
也会自认为做得好,可给别人做个榜样;这,依然是可被理解的。

然而,初学瑜伽的普尚吉,却是那么地 “低调”…… 让我们继续通过 Firooza 老师的
《他用生命,礼敬瑜伽》 — Yogañjali
了解瑜伽士的瑜伽历程。

掌握瑜伽体式:没人(在课堂上)认识艾扬格大师身高一米八几的儿子,他总是在瑜伽课堂的最后一排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让自己不听话的身体去移动、尽量实现体式的优美;用普尚吉自己的话说:“艾扬格大师放弃了我,认为我啥都成不了。” 然而,他却神不知鬼不觉地精进了!

或许是命中注定,许多不好的事情最终都给他带来了好处,比如,大约在1972-73年,年轻的普尚得了场大病,让他非常消瘦,那场伤寒导致他体重严重下降。这种病在那个年代是致命的,它也夺走了他15公斤的体重,仅在一年内,普尚暴瘦了20公斤!他看上去既痛苦又消瘦,不再是那个既高又壮的普尚了。

普尚吉后来是笑着讲出下面这个故事的,也算是这个世界以这种方式,开始认识了一位伟人的儿子——“每当艾扬格大师从国外回来,我都会在孟买机场接他,陪他搭出租车回浦那(Pune)。每每在这个时候,出租司机都会看着艾扬格大师——这位名人乘客,并向他表达敬意,说自己在报纸上见过他的照片,所以能认出他。然后,司机就会转向我,问大师,这个人是谁?大师回答说是他的儿子普尚,司机简直无法相信——健康化身的大师,怎么会有这样一个骨瘦如柴的病儿子!司机会(不客气地)告诉我, 我看上去像是肺痨患者。

这个故事也说明了,他在很短时间内,的确从一个又高又壮的人,变成了骨瘦如柴的痛苦之躯;但这反而成了赐予他的一个“恩典”——“塞翁失马、焉知福祸”——他的体式习练,竟然由此而精进了!这源于他的身体更加轻盈,他也在之后重返健康,不仅开发出了一定的灵活度,还开始在瑜伽体式里有了技巧,呈现出了从容、优雅的姿态,掌握了诸如蝎子式、反转轮式、面颊敬畏式、舞王式等高难体式。

技巧的乍现: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,艾扬格大师有几个来自海外的学生,远渡重洋来印度跟他学习,所以他为他们专门举办了高级课程,几个印度当地的优秀生也一起参加了。有一次,大师要教一些平衡体式,(遇到了一点阻碍),其中一个见过普尚在自己房间自我练习的学生,告诉大师,普尚可以很优美地做出那些(高难)体式,艾扬格大师煞是惊喜,随即让普尚跟那些学生一起参加了周四的早课(高级课),其中有吉塔,莎哈,般度等等。


那,也是身体沉重且僵硬的这个年轻人,最终“抵达”大师高级学生授课阵营的方式!

选择“居家修士”的生活方式(Naistika Brahmacārī):那是1978年的12月,即在艾扬格大师60岁华诞,RIMYI总院举办了庆祝活动。艾扬格大师的上师—— Śrī. Kṛṣṇamācārya也受邀参加了这场庆典,得到了大师的最高礼遇。

年轻的普尚从哲学典籍出发,问了他一些问题,比如数论、吠檀多以及其他奥义书。Śrī. Kṛṣṇamācārya被这位年轻人的问题种类吓了一跳!他随即告诉艾扬格大师,不要允许普尚去读《剃度奥义书》,不要研究Para-Apara Vidya(“高端/低端”因质的明辨之智)等奥义。当然,那并没有阻止这位年轻人继续阅读和吸收《剃度奥义书》的智慧。以Śrī. Kṛṣṇamācārya的智慧,足已预见这位年轻人未来的兴趣所在,他才会向艾扬格大师指出来。

虽然普尚吉从未正式对外宣布过,但他的确生活在修士的生活方式之中,无论是出于他的本性,还是出于他的本性的选择,那都是从物质世界里超脱出来的生活方式。他的兴趣,明显在于通过献身于灵性的生活方式而去追寻“真知”;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,Śrī. Kṛṣṇamācārya的预言,的确变成了现实。


任何人,如果想去找普尚·艾扬格,那再简单不过了,因为从始至终他只有一个永久性的地址——1107-B/1 Hare Krishna Mandir Road, Pune!

(普尚吉从未有过一本出国护照,这在当今这个世界,实属罕见;
   但对于瑜伽士而言,这似乎再正常不过)

本平台受原作者授权在海外建站, 欢迎与原作者确认 !!


未经授权, 不得转载。

en_US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