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衔 | 两种审美趣味

路过一片荷塘,看见三个工人划一条小般在清除残荷。

视频前半段是没清理的,中间工人在操作,后面是清理干净的

清理前是这样的,荷叶中夹杂很多残枝败叶。

清理后干干净净、整整齐齐。

你觉得,这片荷塘,是清理之前好看,还是之后好看?二选一,只能选一个答案。

如果选清理前,你的审美趣味偏中国风格。

如果选清理后,则是偏西方风格。

西方人的审美深受几何学影响,喜欢把植物修整得方方圆圆,整齐划一,干净对称。比如:

这是建于文艺复兴晚期的法国维农特利城堡,它的名声来自于独特的文艺复兴式花园。所有的花草树木,不论高低,都剪得平头整齐,跟仪仗队似的。

再看法国凡尔赛宫前面的广场,水池和草地不但建成方的、圆的几何形,而且左右对称。

道路两旁的树木,不但间隔相等,高度一致,连树枝开杈的位置都是相同的,都是园林工人辛勤修整的结果。

你会说,中国现在的道路不也是这样的吗?是的。现在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在快速西化。

那原本中国的趣味是什么样的呢?

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琢。植物生长自然有高低错落,新芽与旧叶参差,保持这种天然本真的天真状态,就是美。这就是道家“道法自然”的审美趣味。

这是苏州拙政园里的荷塘,荷叶有高有低,还有败叶点缀。很好,不要打扫清理,就这样。

还是拙政园里的荷塘,岸边石头凹凸错落,树木青竹混杂,完全不是凡尔赛宫那种流畅的几何线条。

连跨河的小桥,明明可以一条直线拉过去,也要曲折两下,避免太几何化。

你看拙政园的俯视图,水体岸边基本都是不规则形,决不会修得方正对称。

中国园林的审美趣味源于自然,西方人的源于几何学,是两种不同的风格,不同的体系。

当然,不是说中国没有对称几何的布局。故宫的宫殿布局,就是严格几何对称的。

故宫太和殿,开阔壮观,绝对严谨的对称结构。

但走到故宫后面的御花园,立即变成曲径通幽了。

中国古人的审美有两种,一是规则对称型的,用于庄重、严肃的政治、宗教场合;另一是优雅、轻松型的,用于休闲、游玩场合。前者是儒家、法家思想的体现,后者是道家思想的体现。

奇形怪状、天然形成的瘦、皱、漏、透的太湖石,通体上下没一块平整规则的地方,是道家审美的典型体现。在中国园林里不竖几棵太湖石,就像卖汽车不贴商标一样啊。


陈衔说
把哲学、艺术和生活放在一起玩


本平台受原作者授权在海外建站, 欢迎与原作者确认 !!


未经授权, 不得转载。

en_USEN